在田作物生長監測
從收割至下次撒種的間距非常短,植物的育種時間亦非常短,市場上需求有成本效益及有意義的分析技術來提高被收割作物的品質;提高生產效率。若知道飼料中的干燥物質的品質、菜油種子中的油成分、大麥中的蛋白質成分等,有助選擇良好的原材料,當中可包含千種基本材料。而近紅外光譜學已成功被證明可代替原用的濕化學分析方法,而這種新設計儀器已可從化驗室帶至田間。在田中作物的含水量決定存倉中作物的穩定性,部份作物更代表其營養價值,這亦是一個很重要決定市場的銷售價值的重要元素。水是是其中一個元素能被近紅外光譜來測量,被測的元素還包括:例如蛋白質、油份及碳水化合物等。這些以前只能在實驗室測量的,今天已被帶至田里,測量快速、無破壞性、高精度及重復性的測量,數據可靠。
測量系統
基本在美國的Norris的化學統計研究結果及設備的改良,開始應用近紅外光譜學于植物栽培上。但當時的近紅外光譜儀只局限使用于實驗室使用。感謝光電二極管陣列的出現,令光譜儀出現于田里執行,更直接安裝于作物收割機上。德國的蔡司公司聯合丹麥農業工程公司Haldrup和德國the Institute of Crop and Grassland Science of the German Federal Agricultural ResearchCenter 聯合發展收割機試驗,在收割作物時,應用NIRS測量來選擇的合格的作物。
蔡司CORONA NIR 光譜儀被安裝于收割機上,儀器很適合用于田間的粗糙工作環境,儀器的心臟帶上一個光譜感應器MMS-NIR 1.7,可作高速測量,性能是高溫度穩定性、細小體積及對振動及震動沒有影響,還可遙遠控制等。這完全跟實驗室的儀器不同,實驗室儀器的測量時間長,用上濾鏡片令其穩定性比較等問題,所以不適用于田里。
在1999年夏天,批帶光譜儀的收割東被德國的育種公司名稱Deutsche Saatveredelung (DSV)及Norddeutsche Pflanzenzucht (NPZ)測試使用,主要測量草及三葉草。
在2000年CORONA NIR應用于收割車上,測量的作物包括:谷類、植物油的種子及豆類等。陣列光譜儀及收割車的配合,對育種的效率提高很多,而對栽培種的特性了解,從而改良。而儀器加上移動數據裝置,令大面積的測量執行,對精確農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全球正朝這方面發展,以后所有被收割的作物,從而品質必會得到保證。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1426號